Notez 0.3 系列回顾 — 从本地笔记到长期可托付的工作台

2025年11月17日 (Today)
博客
路线
回顾

回顾 Notez 0.3 系列从编辑器重构、检索与上下文、个性化与操控感、底层架构重构,到性能稳定性与账户登录能力的一系列演进,以及背后的产品思考。

过去几个月,Notez 的 0.3 系列版本基本把「记笔记 + 知识库 + AI 协作」这件事重新走了一遍。

如果说 0.2 还是一个偏「高级本地笔记工具」,那走到 0.3.9,我们更像是在搭一套「可长期托管你文本资产与工作流」的工作台。

这篇文章不按版本号逐条罗列 changelog,而是想从几个维度,聊聊 0.3 系列到底做了什么改变,以及这些改变背后我在思考什么。


一、编辑体验:从「好用」到「敢托付长文档」

0.3.4 和 0.3.5 是整个系列里工程量最大、但对外看起来未必最「炫」的两次更新。

  • 在 0.3.4 里,我基本把编辑器架构推倒重来了一次:重写界面与状态管理,重新梳理编辑流,让光标、选区、浮动工具栏这些细节变得更稳定。
  • 紧接着的 0.3.5,又专门针对超大文件(50 万字以上)做了性能优化——更快的加载、更流畅的滚动、更稳的撤销/重做和选区同步。

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精力在「看起来没什么新功能」的地方?

因为现实里很多人用 Notez 放的是「真的很大的东西」:论文库、项目文档、知识归档、甚至小说和剧本。只有在这些极端场景下跑顺了,我才觉得可以说一句「可以把重要的东西放进来」。

0.3 系列在编辑器上的目标,是从「体验不错」升级到「可以成为你主力写作与整理的地方」。


二、检索与上下文:让 AI 真正理解你的知识库

从 0.3.1 开始,Notez 更认真地做一件事:让 AI 对你的知识库「更有上下文感」。

  • 新增了编辑模式:你可以在右侧 Chat 面板用自然语言对选中文本进行重写、续写、润色或结构调整,而不是把内容复制来复制去。
  • 加上了引用预览、查看全文、检索提示对话等能力,希望在「看到结果之前」,你对 AI 参考了什么、如何检索,有一个更清晰的感知。
  • 后续几个小版本则持续优化深度检索的精度、排序和延迟,尽量在大规模语料下保持稳定。

对我来说,一个好的知识工具不只是「会回答问题」,而是你能清楚地知道「它为什么这么答」「它有没有漏掉关键上下文」。

0.3 系列在这块还远没有终点,但已经把「检索 + 编辑 + 对话」这三个动作开始串起来了。


三、个性化与操控感:让工具贴合你的使用习惯

从 0.3.3 开始,Notez 有了更多「偏个人风格」的能力:

  • 自定义提示词风格与语气:你可以为 AI 设置多套风格预设,让输出更符合你自己的写作偏好,而不是每次从零开始堆 prompt。
  • 文件 / 文件夹自定义图标:在一个越来越大的知识库里,简单的视觉标记往往比复杂的分类更好用。
  • 空格终止 AI 输出:这是个很小但很高频的动作——当你觉得回答已经够了,或者跑偏了,一下空格就能停下。

再往后,编辑器工具栏的自定义按钮、自定义提示词按钮等,也都属于这条线:给你更多可以「驯服工具」的空间,而不是被一个固定工作流反过来限制。


四、底层架构:为长期迭代留出空间

0.3.4 的编辑器重写之后,0.3.6 又做了一件很「不性感」但非常关键的事:重构整个文件存储系统。

  • 你可以自定义保存文件夹,或者指定一个 Vault 路径;
  • 内部的存储格式也随之调整,这意味着与旧版本不兼容——所以这个版本我反复强调「升级前一定要备份」。

会做这样激进的决定,是因为我越来越清楚:Notez 不太可能是那种一年发几个「大版本」、内部架构完全不动的产品。它更像是在一条逐步深入的路上不断试错和重构。

为了能在未来继续加能力(比如更细颗粒度的索引、更灵活的多设备同步设计),底层存储必须足够简单、清晰、可维护。这一切在短期内看起来只是「折腾」,但从长期看,是为了让你的数据始终在一个可靠的结构里。


五、性能与稳定性:让「快」和「稳」成为默认

在各个 patch 版本里,还有一条不太显眼的主线:性能和稳定性。

  • 0.3.5 对超大文件的优化;
  • 0.3.6 对选中态、浮动工具栏这类交互细节的磨平;
  • 0.3.7 里对大纲样式、选中/聚焦态、本地数据库并发与自适应调优的持续打磨;
  • 0.3.2 修复引用链接丢失;
  • 0.3.8 修复文件元数据存储 bug;
  • 0.3.9 处理访问海外大模型的网络与路由问题。

这些都属于「你可能不会第一时间注意到,但一旦出问题就会很痛」的部分。

理想状态下,它们应该是你感受不到的东西——编辑永远流畅,检索永远有回应,数据永远在,登录永远成功。这也是 0.3 系列很多更新看起来「平淡」的原因:优先把底层坑填平,而不是堆越来越花哨的开关。


六、账户与登录:从单机工具走向服务

到 0.3.8、0.3.9,我们开始补一块之前刻意推迟的拼图:账户与登录。

  • 0.3.8 引入了基础的用户登录能力,后续很多线上能力会基于账户来提供;
  • 0.3.9 则进一步完善登录方式:支持在线登录和密钥登录两种模式,并修复访问海外大模型时的网络与路由问题。

一直拖到 0.3 后期才做账户,是因为我不希望一开始就把 Notez 做成「必须登录、必须在云上存一切」的工具。对于本地知识、私有笔记来说,这样的前提并不友好。

现在的方向是:

  • 本地仍然是一等公民,你可以只用本地功能;
  • 账户与在线能力则是可选的增强层,提供更强的计算能力、更丰富的模型接入和未来的协作可能。

七、写在 0.3 系列之后

站在 0.3.9 这个节点往回看,会有一种「这半年其实是在给未来铺路」的感觉:

  • 编辑器重写、存储重构,解决的是「基础设施」;
  • 深度检索与上下文优化,让 AI 更懂你的内容;
  • 自定义风格、工具栏与提示词按钮,给你更多驾驭工具的方式;
  • 性能优化与稳定性修复,是为了让这些能力真正可用;
  • 登录与账户,则开始把这套本地工作台,连接到更大的模型与服务世界。

如果你是从 0.2 年代一路跟到 0.3 的老用户,非常感谢你在这段「重构密集期」里给的耐心和反馈;如果你是最近才开始用 Notez,也欢迎你从现在这个相对「打好地基」的阶段切入。

接下来会有什么?

  • 更细粒度的知识管理与检索;
  • 更贴近真实写作与项目协作的工作流;
  • 更开放的模型与工具接入方式;
  • 以及在不牺牲隐私前提下,探索更多「多人/多端」形态。

如果你对 0.3 系列里某个改动有特别深的体验(好或坏都可以),欢迎随时写信、发 issue 或在社区里留言——这些真实的使用故事,比任何版本号和 changelog 都更重要。